觀光推廣

2009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後,公益平台成立,第一階段工作的重點在導引觀光客來花東,讓傳統走馬看花的客人逐步轉移到深度旅遊的市場,甚至進一步走向無期無為,追求花東的自然與寧靜,成為人們尋找一個定心無為的地方。為了引進不同的客源,台東的各項觀光旅遊資源,包括民宿、餐飲、導遊、計程車司機、部落的特色及設施都必須先蹲馬步,將品質達到國際水準,並做好必要的包裝。同時,也顧及保護台灣最後一片肺葉的永續生機、讓在地人自己站起來、讓他們找到自我肯定價值的使命與目標。我們從產業輔導、民宿培訓做起,接著點亮在地的潛力據點,如:棉麻屋、比西里岸部落、鸞山森林博物館、巴歌浪船屋,我們舉辦暑假營隊讓花東青少年的天賦得以被啟發、被看見。

自2010年至2011年公益平台邀請高雄餐旅大學蘇國垚老師舉辦了四次民宿研習營,從民宿軟硬體的輔導到嘗試讓民宿間建立共同合作平台;同時,蘇老師也培訓在地生態導覽員、計程車司機、旅行社,讓他們具備留鄉發展的能力,成為台東親善大使。

2010年,港澳遊客始終是排名前三的入境台灣遊客市場之一,平均每6至8人,一年會來台灣一次。為開創新的區域與旅遊路線、帶動東部地方經濟發展,嚴董事長遂向政府建言,啟動以香港為中心的新興旅遊行程,大力推動香港包機至花蓮、台東。首航包機除一般遊客外,還有香港當地名人(如:作家、漫畫家、大學總監)、媒體與顧問公司、旅遊業者及知名部落客等貴賓參訪。4天3夜深入花蓮及台東的特色景點的「慢活悠閒」體驗之旅,獲得媒體及參訪來賓的熱烈迴響並撰文推廣。然而自2010年6月松山機場開放直航上海之後,大量陸客驟然湧進,使得花東又面臨另一波快速開發的危機。也因此,公益平台與時間賽跑的步伐始終不敢稍怠!

當2012年在地慢遊市場穩定運作,公益平台將工作重點轉向教育扎根。直到2017年底,公益平台發現台東長濱和花蓮豐濱一帶有許多青年返鄉創業,在地出現豐富的旅遊樣貌,可惜因為缺乏一個整體包裝的行銷資源網絡,未能彼此合作開展適合在地的特色旅遊形式,生意不見起色。於是公益平台再度投入觀光推廣,以長濱豐濱兩地作為重新包裝、再整合的試行點;此次,我們定位自己為引導者、資源整合者,讓在地青年與業者看見自己的條件與優勢,找到發展的定位,同時放掉「我」與「你」的競爭,彼此合作共好,成就自己的夢想。

公益平台一直透過示範性的探路,希望在大量開發和商業組織進入花東前,能有更多人了解花東土地和文化保存價值,使花東有機會保有美麗與生活,成為台灣最美的後花園。

雙濱共好

公益平台向來推動的「慢遊」觀念,即是一種永續旅遊形式,其中的示範點便是雙濱地區。2022年5位雙濱夥伴發起「雙濱共好」的倡議:一為在地人環境與文化永續的行動;二為宣導旅客愛護環境。

島活共學團

東部地型狹長,店家即使耳聞彼此但可能未曾謀面,透過計畫性交流,形成共好平台。  

長濱、豐濱旅遊發展平台

2017年底公益平台發現雙濱開始有部落青年懷抱保存文化的使命與夢想返鄉,豐富旅遊資源,2018年初花蓮地震,花東觀光產業受到極大的衝擊。公益平台認為正是整合大家、凝聚共識的時機。

數位行銷平台

從2011年至今,在不同階段透過電子書或網站,從藝術人文角度、透過店家與主人的故事,讓旅人了解在地旅行深度內涵,同時​提高旅人規劃旅行的便利性。  

台東親善大使培訓課程

2010開辦的親善運將培訓由公益平台觀光產業輔導召集人蘇國垚授課,2011與逢甲大學科管所侯勝宗副教授導入國科會計畫「計程車雲端派遣系統」,盼計程車成為推廣自助旅行和醫療照顧的重要運輸平台。

花東民宿行銷暨資源整合

花東應該發展成深度慢遊的台灣後花園。這其中最關鍵的工作,就是應積極協助發展優質民宿,以帶動新的旅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