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震後的療癒與互助 — 朝向共好社會前行
2018年2月6日花蓮地震後,身為花蓮人的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委請公益平台規劃成立花東永續基金,運用在包括減少災民創傷後壓力 (PTSD) 的二度傷害、災後身心療癒與守護的「花蓮七公里的幸福街坊」。一年後在與裂痕共存的美崙溪畔舉辦「花綵列嶼斷層藝術節」與「河好日市集」
我們只是回部落認真生活 — 那些東海岸藝術家們
花東的山海美景,經常有人發出感嘆:啊!能住在這裡多好!果真有人返回部落,或者從遙遠的國度飛到東部住了下來,他們在東部創作藝術。 從小在都市成長的阿美族青年拉飛.邵馬(Lafin Sawmah),長大之後返回部落,發現自己最有熱情和天賦的是藝術創作,從未受學院訓練的他,作品甚至受邀到國外展覽;出身香港的加拿大藝術家葉海地(Heidi Yip),跟隨夫婿拉飛定居台東,以東海岸礦石和植物的美,發展出一系列新的作品;「在都市受盡挫折、回鄉療傷」的舒米如妮,將部落日常器物提升到工藝水準,進一步改變部落經濟生活,甚至每年舉辦藝術季,邀請國內外藝術家來到東部,現地創作。舒米如妮說,「我不是從學院教出來的,藝術家是別人給的名稱,我只是在這裡認真的生活,做出一些大家覺得不一樣的事情。」
回到我的山裡和海邊 ─ 大聲說部落的故事
磯崎村布農族和阿美族青年用山林體驗傳承部落文化 很多人都同意,原住民的文化不是只有唱唱跳跳而已,那麼我們怎麼能夠接受只有唱歌跳舞吃吃風味原住民旅遊行程呢?台灣共有16個原住民族,花東就有7個,東部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潛力。過去十年,公益平台一路陪伴在地青年,希望透過教育培育部落的力量,也鼓勵外地青年返鄉,讓自己的部落被珍惜、被好好看見。
返鄉創業 ─ 在台東真柄部落打造一條回家的路
早期,很多台東的年輕人為了生計,離開故鄉遠赴都會工作,最近幾年漸漸地,有些台東長濱的真柄部落族人,用在外地學得的技能,回鄉結合部落的文化知識,打造部落成為一個美麗的故鄉。 居住外地多年的巧雲,回鄉擔任余水知歡民宿管家後,從學習一個稱職部落民宿管家為基礎,再從民宿往外推展,期望實踐部落發展;廚藝精湛的真柄壹號倉老闆吳鳳美,2018年一趟夏威夷的考察之旅,就此打開了視野,接受到不同文化的衝擊,她也毅然決定尋找突破現有部落產業發展之框架,跟部落夥伴們走出一條新的道路。
學思達 — 老師幫助老師,一代勝過一代
2016年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和誠致教育基金會正式成為學思達幕後行政團隊,當年底學思達亞洲年會首次舉辦。2018年邁入第三屆的年會於12月8、9日在台灣大學舉行,連續三年陰雨綿綿,老師們同樣瑟縮著走進熱血沸騰的現場。隨著成熟的學思達老師越來越多,年會首次區分「領航論壇」及「啟航論壇」,邀請300位資深老師參加第一天的進階課程與400位初階老師參加第二天的教學實務課程。
公益可以不一樣 ─ 每個人都是行善的起點
很少人有這種膽識和智慧。公益平台基金會的捐助者之一施先生,是一位事業有成的企業家,與公益平台第二次見面,就將一筆巨款和他無比的信任,託付給了基金會。多年來,他低調且不求回報,默默支持均一的孩子們學習,因為他一生的信念是「關心比我們更弱勢的人。」 「支持公益平台,是我義無反顧的選擇,台灣有更多這種理念的人,就有更多原住民得到更好的教育、生活水平得以提升和改善。」 一袋巧克力與一張支票